新闻动态
“胖都来”PK“胖东来”:商标背后的营销智慧与法律边界
近期,一家名为“胖都来”的超市悄然走红网络,因其名称与“胖东来”极为相似,引发大众关注。有人称之为“山寨致敬”,有人则批评其“擦边营销”。那么,从字面上分析,这两个名字到底有何异同?它背后是否涉及商标侵权?我们又该如何在模仿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?
一、“胖都来”与“胖东来”——字面分析的玄机
“胖东来”是国内零售行业的标杆,以服务好、员工待遇高著称,被誉为“良心企业”。其名字“胖东来”,本源据称来自创始人“于东来”的名字,兼具个性与亲和力。
而“胖都来”,则给人一种明显“模仿”之感。两者的区别仅在“东”与“都”一字之差:
“东”给人一种方向感、阳光感,与“来”组合有“从东方而来”之意。
“都”则更强调群体,有“大家都来”的意味,也略带一丝庸俗的市井气,易引起大众共鸣。
从名称结构上,“胖×来”已成为一种高度识别的品牌语言,类似于“喜茶”“奈雪”等品牌中的“茶”字用法,属于语言构式借用的一种手段。但问题在于,这种“借用”距离“擦边”甚至“碰瓷”只有一步之遥。
二、商标视角:边界在哪里?
查询商标局数据库可发现,“胖东来”早在多年以前就注册了相关类别的商标,涵盖零售、服务等核心项目。而“胖都来”是否构成侵权,需从以下几点判断:
是否注册为商标?如果“胖都来”未注册,而直接用于超市、零售服务,存在被“胖东来”主张侵权的风险。
是否构成“近似商标”?“胖都来”在视觉、发音、整体印象上与“胖东来”高度相似,尤其在相同或类似商品/服务类别上,构成近似商标的概率较高。
是否构成“搭便车”或“攀附知名商标”行为?如果“胖东来”已构成“驰名商标”或“具有较高公众知名度”,则“胖都来”即便注册,也可能被认定为“恶意抢注”或“不正当竞争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近期“泸溪河”因“泸溪湾”商标近似提起诉讼,以及“蜜雪冰城”起诉“雪王”系列的案件,均在强调品牌保护的严肃性。
三、从热点看品牌策略:模仿能带来红利吗?
“胖都来”的走红并非偶然。在短视频传播的语境中,这类“似曾相识”的名字极易激发用户的分享欲和围观心理,是一种典型的“擦边流量营销”。
然而,这种营销策略也像“双刃剑”:
优点:低成本获得曝光,快速收割话题流量;
缺点:品牌信任度不足,易被认定为“蹭热度”,更可能招来法律诉讼。
“学胖东来”可以,但“变胖东来”不行。
真正值得学习的,是胖东来的管理理念与人本主义,不是它的名字结构。将心比心,若“胖东来”有朝一日被“胖北来”“胖西来”“胖南来”围剿,其品牌价值势必被稀释。
四、结语:商标不仅是名字,更是企业精神的载体
在知识产权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,企业起名不再是“好记就行”,而是一个品牌战略行为。一个名字,不只是字的组合,更是价值、信任与文化的象征。
“胖都来”事件提醒我们:
擦边可以让你火,但长久走红,靠的还是自己内核的硬气。
